栏目分类
22岁欧洲籍女孩因长相似中国人,2017年来湖南寻亲,结果找到了吗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59 点击次数:142
“妈妈,为啥咱们长得不一样啊?我啥时候才能跟您一样白呀?”在比利时的女孩乔伊丝,曾经这样向自己的妈妈发问。
在乔伊丝的家中,她的父母是贝克斯夫妇,这两口子皮肤白净,眼睛深邃,长着典型的西方人脸型。然而,乔伊丝的哥哥却貌似有着南美人的容貌,还比乔伊丝年长三岁。不过呢,要说更让人感觉稀奇的,那还得是乔伊丝自己。
乔伊丝跟她父母完全不一样。她的皮肤是小麦色的,眼睛不像她父母那样又大又深,鼻子也没他们的那么挺拔高耸。相较而言,乔伊丝倒是有着几分东方人的韵味美。
确实,乔伊丝本来就是中国人。她小时候曾对自己的外貌有所疑惑,还就此询问过妈妈,不过,得到的常常是安慰的话语。就连贝克斯夫妇自己,都难以用简短的几句话讲清楚其中的缘由。
实际上,乔伊丝不是贝克斯夫妇的亲生孩子,就连她的哥哥,也和这对父母没有血缘关系。
到底是咋回事呢,乔伊丝咋就跑到万里之外那号称巧克力之都的比利时去了,又是咋跟中国告别的呢?
贝克斯夫妇给女儿取名为“乔伊丝”,在此之前,没人晓得她姓啥叫啥。1995 年 6 月,乔伊丝在湖南益阳降临人世,然而没多久,她就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无情地遗弃了,被丢在了益阳儿童福利院的大门外。
正巧院长虞冀坤把门推开,一眼就瞅见一个小婴儿正哇哇地哭个不停。“这是谁家的娃呀?咋就被扔在这儿了呢,这娃的爹妈也太狠心了吧!”虞冀坤院长在心里念叨着,紧接着就把孩子领进了福利院。
通常来讲,那些被家庭给抛弃的孩子,原因要么是家庭实在没能力去承担相关责任,要么就是纯粹不想去负责,再或者是这个孩子的身体存在某些问题。
没办法,益阳福利院只得先把乔伊丝收留了。瞧这孩子又小又让人心疼,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对她都很上心,陪着她玩耍逗乐。慢慢地,乔伊丝变得活泼外向了,成了福利院里大家都喜爱的宝贝。
然而,乔伊丝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。每当看到正常家庭里,一家三口幸福美满、其乐融融地过日子,而福利院的孤儿们却孤苦伶仃、无所依靠时,那时年纪还小的乔伊丝,尽管对亲情的理解还不深刻,但也能感觉到自己和其他普通孩子不太一样。
那会儿,来自比利时的贝克斯夫妇正在中国游玩呢。他们在这片华夏大地上,着实领略到了别样的风景之美。瞧着中国的风俗人情,贝克斯夫妇那是又感慨又羡慕啊。
他们抵达湖南后,着实对湖南的风景以及当地百姓的生活青睐有加。贝克斯夫人立马跟丈夫提议道:“咱领养个湖南的孩子吧,带回去后,既能让家里充实些,又算是做了件好事呢。”贝克斯夫妇意见统一后,很快就到了益阳福利院,跟院长虞冀坤探讨起这个事儿。
虞冀坤心里那叫一个纠结啊,原因是贝克斯夫妇只是到中国来旅游的,并不是打算在中国定居。要是他们领养了这儿的孩子,那也只能把孩子带回比利时去养育了。
如此一来,此前一直住在中国的孩子们能否适应呢?要是孩子们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,受到区别对待,乃至歧视,那可如何是好啊……
这么一想,院长虞冀坤觉得贝克斯夫妇领养孩子这事怕是没啥希望了。但为了能让孩子们在完整且健康的家庭中生活,他还是把孩子们都给叫到了一块儿,跟他们讲了贝克斯夫妇想要收养孩子的事儿,问问他们自己是咋想的。
“贝克斯夫妇打算从咱们这儿领养一个孩子,有谁愿意去贝克斯夫妇家,给他们当孩子呀?”院长虞冀坤这般说道,福利院里孩子们的目光全都齐刷刷地投向了这两位陌生来客。
贝克斯夫妇俩皮肤白净,眼睛深邃,和他们平日里见到的人差别挺大。据说他们要带一个孩子走,这可把大家吓得不轻,谁都不想跟着贝克斯夫妇去国外的家庭生活。
对于几岁大的孩子来说,都还不愿意接受被领养呢,那就更别提大孩子了。仔细琢磨了一番后发现,前不久刚来的乔伊丝,是适合被贝克斯夫妇领养的人选。
就这么着,贝克斯夫妇去见了乔伊丝。巧了不是,乔伊丝一瞅见贝克斯夫妇,那脸上立马乐开了花,咯咯咯地笑个不停,特别招人喜欢。
贝克斯夫妇一见到这孩子,就喜欢得不得了,当下便决定收养他。紧接着,乔伊丝就被带到了比利时,从此和贝克斯夫妇共同生活。
在比利时,乔伊丝生活的地方,她的真实身份鲜为人知。然而,只要贝克斯夫妇一出现,人们看到这个有些“与众不同”的孩子,就会倍感惊讶。时间一长,甚至乔伊丝本人都陷入了“自我质疑”中。“妈妈,我还要多久才能变得跟你们一样白呀?”小时候的乔伊丝常常这般询问。
然而,乔伊丝得到的回应是:“你恐怕这辈子都没法像我们这么白。”很显然,这样的答复使乔伊丝陷入了极度的自卑之中。
身处异国的乔伊丝,上学时总被同学取笑。她那张与众不同的“黄种人”面庞,在人群里显得格外“扎眼”。当她陪着父母上街时,不少人会向他们这四口之家投来怪异的目光。
有一天,贝克斯夫妇实在不忍心瞧着乔伊丝一直这么困惑下去,于是决定把事情的实情告知她。当她了解到自己原来是在中国的湖南出生,而贝克斯夫妇并非自己的亲生父母时,她的心里便多了一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,那就是中国的湖南。
“我特别渴望能回到家乡,书上都说了,中国那可是极具东方魅力的一个国家,那儿的老百姓都特别热情友善。我是在湖南出生的,湖南就是我心中那温暖的梦乡。”回国后的乔伊丝这样讲道。
16 岁的乔伊丝,在比利时的学校里,已经熟练掌握了六国语言,学习成绩那是相当出色。而且呀,她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,给自己攒下了好几千欧元呢!
“中国是我人生的下一站”,乔伊丝向贝克斯夫妇表明,她打算回中国瞧瞧,瞧瞧自己出生的地方,也瞧瞧亲生父母如今的情况。
身为乔伊丝的养父养母,贝克斯夫妇心里当然不愿乔伊丝走。不过呢,在那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国度,他们本身也很推崇浪漫与自由。这会儿乔伊丝想要去追求自由,所以他们也就没加以阻拦。
“孩子,放心大胆地去干吧,我们全都支持你!”一番简短的道别后,2017 年 8 月,22 岁的乔伊丝开启了回国的行程。此前,他们和中国的寻亲志愿组织取得了联系。当乔伊丝平安抵达益阳时,志愿者们早就在那儿等着了,十分热情地迎接她的到来。
乔伊丝到了中国之后,才察觉这儿跟她原先想的不太一样。中国的城市那是相当现代化,并不是到处都弥漫着古典的味道。
熊世平和李银娥有两个女儿,其中小女儿被家人遗弃,到现在都没找着。李华均家的情况也类似,他们两家在十多年前把女儿抛弃,都是受“重男轻女”观念的作祟。
“那会儿家里穷得很呐,只要她肯回家,咱啥东西都愿意给她买,好补偿补偿她!”在得知女儿或许有消息后,两家人都高兴极了,许下了不少承诺。然而,要确定乔伊丝是不是他们的亲闺女,还得通过专业的医学鉴定才行。
得知要去做血缘鉴定的那天,两家人的心里都七上八下的,既怀揣着最美好的期望,也做好了面对最糟糕情况的准备。
然而,鉴定结果出来后,两家人都陷入了一阵失落之中——原来,乔伊丝既不是李银娥的闺女,也不是李华均家丢失多年的女儿,所以,她的身世仍旧是个谜团。
对于这样的结果,乔伊丝本人当场就陷入了痛苦之中。
这样的结果多少让人有些失落,不过,两家人倒是挺想得开的,李银娥甚至把原本准备给亲生女儿的银项链,转而送给了乔伊丝。
“咱之前挺有特别的缘分,只可惜这缘分或许还不太够。阿姨盼着你能早点达成愿望。”到了分别的时候,李银娥仍旧牢牢地攥着乔伊丝的手,好像不太愿意面对这样的结局……
人们常讲“生育之恩比不上养育之恩”,给予生命的人需牢记,而养育的恩情更应当深深铭记在心底。也许乔伊丝在中国这么大的地方都难以寻到自己的亲生父母,然而,当下在她身边的人着实值得她用心去珍惜。不管怎样,这对心地善良的比利时夫妇着实令我们颇为感动,他们同样应当被人们铭记。